2023年5月1日 星期一

三義木雕博物館一條街冷冷清清業者憂心

三義木雕博物館一條街曾經是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,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和消費者。然而,現在的情況似乎已經發生了變化,遊客稀少,買氣不振,博物館門可羅雀,木雕業也面臨著不少的挑戰和困難。

這種情況可能與當今的消費環境和旅遊市場的變化有關。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旅遊方式的多樣化,一些傳統的景點和商品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需求。此外,隨著全球經濟的變化和競爭的加劇,木雕產業也面臨著來自國內外市場的壓力和競爭。

然而,這並不意味著木雕產業沒有未來。相反,這可能是一個轉型和創新的機會。木雕產業可以重新思考其產品和市場,探索更具創新性和獨特性的產品和服務,以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。同時,他們可以利用現代技術和網絡平台,開拓國際市場和擴大品牌知名度。

此外,政府和社區也可以發揮作用,支持和促進木雕產業的發展。他們可以提供資金和資源,支持創新和研發,並推廣和宣傳木雕產品和文化。同時,他們可以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,保護木雕產業和文化遺產,促進可持續發展。

總之,三義木雕博物館一條街的現狀可能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,木雕產業仍然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前景。關鍵在於,業者需要適應現代消費者的需求,創新和發展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,政府和社區也需要提供支持和保護,共同促進木雕產業的發展和文化遺產的傳承。

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

三義木雕文化視野中賴昶樹

(資深媒体人巫凡報導)
賴昶樹以“藝術即自然”的理念,不懈地在藝術形式與内容上創新與開拓,己經另闢了一條新路,成功自然地溶入当地木雕文化,己成為三義中生代的木雕工作者發光發熱,可以期許的是他終將成為三義的中流砥砫,我們深切地盼望着。
    業界人士都称他為“阿樹”,是一位有為的青年,全身充滿活力,难能可貴的是擁有強烈的自信心,在他的字典裡沒有"难"這个字,関於木頭的疑難症,脱漆、龜裂、變形等等,在他手裡都能歸於原樣,這種工作態度,深獲消費者的心,訂單如雪片飛來,自然不在話下。
   阿樹的專长是創意傢俱、原木桌椅整理、神佛像維修、隼接原木桌椅制作等等,他的寫意粗雕更是一絕,完全擺脱時下木雕师的技法,他走的路線是寫意而且是粗雕,充滿襌意屬於百看不厭的技法,在木雕界中自創一格,說也奇怪在市場上還蠻受歡迎。
他說:刻的很逼真,那乾脆拍照即可,即然是雕刻就應該愈抽象愈好,看不懂看不透才是真功夫。
這也是他在業界能獨樹一格的主因。
襌風茶盤在目前銷路最火最旺,一路長紅,目前的不景氣對他不起作用,他深信只要有信心滴水穿石,我們樂見這位木雕界勇者,在他帶動下,注入三義些許活水風華再現。
服務電話:0931619858賴昶樹
苗栗縣三義鄉中正路147之6號
2021.03.09


茶盤翻修找阿樹就對了

圖文:資深媒体人巫凡
三義元尌坊當家主事者賴昶樹,是一位中生代的木雕工作者,他不追求名利,不喜歡吹捧浮誇,始終保持對木雕工作的熱忱,這份暢旺的戰鬥力,在一片景氣低迷的年代,仍然能衝出一條血路,生意火紅,
继續向目標挺進,令人佩服。
就以茶盤為例,不管龜裂、變形、落漆、破損等等,只要交給阿樹,
即能化破舊為神奇,如同新買的一樣光彩奪目,這就是阿樹的能耐,別人所不能及,尤其是翻修的價格公道,普受消費者接受,生意好也就自然的事了。
服務電話0931619858  賴昶樹
苗栗縣三義鄉中正路147之6镜
有需要翻修木茶盤者,不要客氣找阿樹就對了包君滿意。

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

天冠-阿彌陀佛,觀音頂戴冠中住

 

 (資深媒体人巫凡報導) 在木雕藝品中,觀音菩薩可以算是暢銷的藝術精品,但是收藏者往往會對觀音的王冠產生一些疑問,為何冠中還刻着另一尊佛像,到底是誰、到底為何?等等疑慮產生好奇! 

    居於此,特別請專家李炎輝先生(觀音百像藝術的作家),來解說這段緣由。李炎輝表示: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將一座佛龕安在頭頂上呢?因為他要供養恭敬一尊佛,那尊佛就是“阿彌陀佛”。

如《觀無量壽經》上說:“'觀世音菩薩'以毗楞伽摩尼寶,以為冠,其天冠中,有一位化佛,高二十五由旬。

   那尊被觀世音菩薩供在頭頂佛龕內的佛,有二十五由旬那麼高大,一由旬是四十里,二十五由旬就是一千里了。那尊佛真是很高大了。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要在頭頂上供奉阿彌陀佛呢?

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在往昔有父子血統之親,又是同發菩提心、同修菩薩道,所以阿彌陀佛成就極樂國土,做了教主,觀世音、大勢至就成為阿彌陀佛的兩位脅士。

原來是為了報答阿彌陀佛的慈恩,所以將阿彌陀佛供養在自己頭頂上的佛龕內,如《般舟贊》上說:“天冠化佛高千里,念報慈恩常頂戴。”又,《往生禮讚》上也說:“西方阿彌陀佛,觀音頂戴冠中住


10、李炎輝創作理念

李炎輝創作理念-自述

   藝術是一種溝通的方式,亦是一帖療癒身心靈的良方,希望這種語言不是少數人的專利,而是能與一般大眾互動的共通語言,藝術不朽工於形、成竹於胸、匠在心,每件作品背後,都離不開極致的用心!

    本團隊始終在精益求精的路上前進,不斷雕琢自己的作品,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技法,工藝中,享受作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,以文化為基礎,藝術為信念,從選木時就雕琢成型,銘記於心,最後呈現時分毫不差,對細節的完美把控,歷經千萬次的錘鍊,對完美的極致追求,才能呈現如此作品,並賦予作品靈魂,思想!

    木雕佛教藝術,源遠流長觀世音菩薩造像經歷唐宋兩階段之重大變革,日久彌新,祈望藉由歷史、文化的觀想,學習,透過內化的過程,在前人的基礎上,傳承、保護、創新、發揚,願作品既有傳統的歷史內涵,又能融合現代的思想精神與審美觀,進而呈現出精巧,絕倫的作品,

    在此以一位朋友對木雕藝術的感悟做為自我勉勵,其文如下:美在其藝,藝於其形,形在其意,意在其神,神在其韻,韻發於心 。一切手法的利用和表達,最終歸結於心,以刀為筆,刻木為魂,祈望現代之佛教藝術造像不只是浮濫,粗製而無內涵的形體表現,而是嚴謹依佛經,心經,普門品...等之觀音百像恭刻,韻發於心,精益求精之作品,祈藉由菩薩之智慧與慈悲,傳達善化祥和社會的正面意義與力量!            文:李炎輝

電話:0937-581886



9、觀音菩薩木雕藝術-配件文采

木雕師李炎輝談觀音菩蕯裝束
李炎輝說:一般人購買觀音木雕藝術作品,大都注重觀音法相,對於服飾配件則常被忽略。事實上觀音菩薩的裝束是有講究的,而且不能脱離佛法經典的規範,諸如頭戴寶冠,肩披帔帛,頸瓔胸飾等等都要講究,才算圓滿莊嚴。
在木雕界中,以觀音為主題的木雕師,李炎輝稱得上翹楚,至少他的觀音百像藝術作品,在業界是被.肯定的。
李老师說:當初在創作觀音百像藝術時,的確費了不少心血、下過苦工、谮心研究佛法經典,再經過团隊研擬策劃,才勇於動刀,花費時間長達二年之久,直到109年才完成百件不同樣貌的作品,推出後果然一鳴驚人,受到各界矚目,在業界佔有一席之地。
又說:在觀音菩薩創作中,外貌容顏是主題必須端莊肅穆,較少變化相差較少,但其衣冠及裝飾則各有表現,比較富於這變化。文:巫凡
服務電話:0937-581886   李先生